健康營養餐食譜
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
提取碼:2b9k
健康營養餐食譜內含25份簡單的營養餐,還有各種營養餐搭配方式,簡單快捷,時候忙碌的人
健康飲食食譜有哪些?
早餐:小米粥、牛奶250ml、荷包蛋。
午餐:米飯、魚香三絲、香菇炒青菜、熗花菜。
晚餐:金銀卷、清蒸鮮魚、青菜蝦米湯。
早餐:牛奶250ml、面包、煮雞蛋50克。
午餐:米飯、蘑菇炒肉片、炒青菜。
晚餐:饅頭、百合蝦、牛肉菜湯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健康飲食注意事項:
1、遠離加工食品。避免食用火腿腸、方便面、奶茶等精加工食品,并盡量不采用煎炸等烹調方式,以免攝入過多的油、鹽和反式脂肪。
2、早餐要吃好。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,不吃早餐,大腦會釋放出需要高熱量的信號,導致午餐和晚餐攝取“垃圾食品”的幾率大增。長期如此,肥胖癥、高血壓、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會找上門來。
參考資料來源:
人民網-3個早中晚三餐的健康食譜
參考資料來源:
人民網-健康飲食要注重六個原則
養生食譜有哪些
推薦十二道秋季養生食譜
秋季是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,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,因此,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;同時秋天氣候又比較干燥,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、鼻、皮膚等部位干燥感,故應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,少吃辛辣、煎炸食品。
秋燥耗陰傷精,再加上羊肉、狗肉屬于溫燥食物,很容易導致上火、口腔潰瘍、失眠、便秘等癥狀的發生。因此,秋補不妨多吃些涼性食物。
最適合秋天食用的肉類是鴨肉,大棗、枸杞、百合、紅薯為秋補四寶,另外芋頭、藕、紅薯、卷心菜也是秋補素食四寶。還有一些蔬菜水果如:茄子、白蘿卜、冬瓜、南瓜、絲瓜、油菜、菠菜、莧菜、柑、蘋果、梨、栗子、枇杷、橙子、菱角、蘑菇也都適合秋天食用。
1、 銀耳加清水泡發,摘去根部,撕成小朵;
2、 砂鍋水開后放入大米、銀耳大火煮開,小火繼續煮半個小時;
3、 放入菊花、無核金絲棗、枸杞,繼續煮半個小時;
4、 將煮好的粥放涼至六十度以下,放入蜂蜜調勻即可。
一、菊花大棗枸杞粥:
菊花是秋天的“花中仙子”。我國食用菊花的歷史十分悠久,早在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就有“朝飲木蘭墜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吟詠。菊花氣味芬芳,可烹制出多種美味佳肴。菊花能很好地幫人體補氣、補力、除燥、解毒?,F代醫學證明,菊花對現代人的高血脂、高血壓、亞健康等慢性疾病,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。
枸杞具有解熱、治療糖尿病、止咳化痰等療效,枸杞根煎煮后飲用能夠降血壓。枸杞茶具有治療體質虛寒、健胃、肝腎疾病、肺結核、便秘、失眠、低血壓、貧血、各種眼疾、掉發、口腔炎、護膚等作用。體質虛弱、常感冒、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。枸杞溫熱效果強,患有高血壓、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。
大棗性味甘平,入脾胃有補氣益血之功效,是健脾益氣的佳品。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、失眠等癥。大棗有保護肝臟、降低血脂等作用。大棗雖然味甘、無毒,但性偏濕熱,故不能多食,尤其內有濕熱者,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、胃脹等不良反應。
二、綠豆薏仁鴨湯
鴨肉性寒,除可大補虛勞、滋陰養胃外,還可消毒熱、利小便、退瘡癤,這是多數溫熱性肉禽類所少見的。因此,秋初吃老鴨最有滋陰清熱、利水消腫的作用。但專家提醒說,鴨肉性寒,故脾胃虛寒、腹部冷痛、大便泄瀉、因寒痛經者不宜多食。
三、芋頭粉蒸排骨
芋頭富含淀粉,營養豐富,主要含有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多種維生素。它質地軟滑,容易消化,有健胃作用,特別適宜脾胃虛弱、患腸道疾病、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,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。
四、豆沙紅薯餅
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、維生素、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,還含有豐富的鎂、磷、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,能保持血管彈性,對防治老年人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。另外,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。
五、蒜泥拌茄子
現代醫學認為,老年人因血管逐漸老化與硬化,皮膚上會出現“壽斑”(老年斑),而秋季多吃茄子,老年斑會明顯減少。
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D及蛋白質和鈣,可使人體血管變得柔軟。茄子還能散淤血,故可降低血管栓塞的幾率。此外,茄子還有以下一些功效:
第一,可防治出血性疾病。紫茄子富含維生素P,可改善毛細血管脆性,防止小血管出血,對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咯血、紫癜等均有一定防治作用。
第二,可防治高膽固醇血癥。茄子纖維中所含的皂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。
第三,防癌。茄子中含有龍葵素,它能抑制消化道腫瘤細胞的增殖,特別是對胃癌、直腸癌有抑制作用。
第四,可防治內痔便血。茄子有清熱活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六、桂花糯米藕
從夏入秋,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,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,而熟藕對脾胃有益,能健脾補胃、養陰潤燥,有養胃滋陰、益血、止瀉的功效;燥是秋的主氣,易生燥咳,而藕可以清熱潤肺。所以秋季特別適宜吃藕。
七、冬瓜丸子湯
冬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、糖以及少量的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B1,B2、C及尼克酸,其中維生素B1可促使體內的淀粉、糖轉化為熱能,而不變成脂肪,所以冬瓜有助減肥。冬瓜與其它瓜菜不同的是它不含脂肪,含鈉量、熱量都很低。冬瓜的種子含有尿醇、腺堿、組氨酸及葫蘆巴堿等,瓜瓤含有腺素、組織胺等。
八、涼拌菠菜粉絲
菠菜對缺鐵性貧血有改善作用,能令人面色紅潤、光彩照人,因此被推崇為養顏佳品。
菠菜葉中含有鉻和一種類胰島素樣物質,其作用與胰島素非常相似,能使血糖保持穩定。
豐富的B族維生素含量使其能夠防止口角炎、夜盲癥等維生素缺乏癥的發生。
菠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和硒元素,具有抗衰老、促進細胞增殖作用,既能激活大腦功能,又可增強青春活力,有助于防止大腦的老化,防治老年癡呆癥。
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還發現,每周食用2~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,因攝入了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,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,從而保護視力。
九、甜梨雙絲
秋季天高氣爽,空氣中水分減少,此時人們易出現咽干鼻燥、唇干口渴、咳嗽無痰、皮膚干澀等“秋燥”現象。素有“百果之宗”的梨對秋燥癥有其獨特的療效。
梨性微寒味甘,能生津止渴、潤燥化痰、潤腸通便等,主要用于熱病津傷、心煩口渴、肺燥干咳、咽干舌燥,或噎嗝反胃、大便干結、飲酒過多之癥。秋天每日堅持吃兩個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秋燥。梨還有清熱、鎮靜神經功效,對于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口渴便秘、頭暈目眩、失眠多夢患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,梨還是肝炎、腎臟癥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。
初秋吃蘿卜能祛除盛夏心中的火,農諺有“頭伏蘿卜二伏菜”之說。還有“蘿卜就茶,氣得大夫滿地爬”的俗諺。
蘿卜有許多藥用價值,比如其種子能消食化痰,下氣定喘;葉子能止瀉;蘿卜結子老死的根,叫地枯蘿,能利尿退腫。民間所說的“蘿卜能止咳順氣消食化水”,蓋緣于此。難得的是蘿卜的這類藥用效應與茶有著相融之處,入秋吃點蘿卜,喝點好茶,對于消除暑期人體中郁積的毒熱之氣恢復神清氣爽是有醫學根據的。還值得一提的是“揚州八怪”之一的鄭板橋一副養生聯亦提到過蘿卜與茶:“青菜蘿卜糙米飯,瓦壺天水菊化茶”,這位老先生大概正是靠著“蘿卜就茶”這一口才長壽的吧!
十、沙茶排骨南瓜煲
秋天氣候干燥,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A、維生素E的食品,可增強機體免疫力,對改善秋燥癥狀大有裨益。
南瓜含有糖、蛋白質、纖維素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A 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以及鈣、鉀、磷等礦物鹽等多種營養成分。南瓜果實中有7~17%的果膠,其吸附力很強,能粘合與消除人體內的細菌及其毒性物質,保護消化道粘膜,對消化道潰瘍有一定療效,還能粘結膽固醇,防止動脈硬化。南瓜果肉內有一種特殊物質,可促進胰島素分泌,降低血糖水平,對防治糖尿病有特效。果實中豐富的維生素有保護粘膜的作用,對于保護視力、預防眼疾、美容減肥等均有一定作用。
需要提醒的是,吃太多的南瓜、攝取過量的β胡蘿卜素時,容易患上胡蘿卜素黃皮癥。因此,食用南瓜每天不要超過一頓主食的量。
十一、紅燒栗子雞
栗子,又名板栗,栗子中不僅含有大量淀粉,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脂肪、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,熱量也很高,對人體的滋補功能,有養胃、健脾、補腎、壯腰、強筋、活血、止血、消腫等功效。但每一次切不可進食過多。生吃過多,難以消化;熟食過多,阻滯腸胃。
十二、絲瓜炒蝦仁
絲瓜所含各類營養在瓜類食物中較高,所含皂甙類物質、絲瓜苦味質、黏液質、木膠、瓜氨酸、木聚糖和干擾素等特殊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。絲瓜中含防止皮膚老化的維生素B1,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,能保護皮膚、消除斑塊,使皮膚潔白、細嫩,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,故絲瓜汁有“美人水”之稱。平時飲食上注意多吃絲瓜,對調理月經不順有幫助。絲瓜性味甘平,有清暑涼血、解毒通便、祛風化痰、潤膚美容、通經絡、行血脈、下乳汁等功效,絲瓜絡有清熱、化痰、通絡的功效。菜系:西芹,山藥,胡蘿卜,蝦仁,荷蘭豆,藕片,菜花,西蘭花。
一日三餐健康食譜
中學生一周營養食譜
本食譜適用于16~18歲少年,男, 體重54kg。每日熱能需要2840kcal,蛋白質:86克(12%),脂肪72克(23%),糖類462克(65%)。
(女生、體重不同者供參考)
早餐:牛奶250ml、面包(面粉200克)、煮雞蛋50克。
午餐:米飯(粳米200克)、蘑菇炒肉片(鮮蘑菇50克、豬肉50克、植物油5克、料酒、淀粉、蛋清、味精)、炒青菜(青菜200克、植物油5克,味精、鹽適量)。
晚餐:饅頭(面粉150克)、百合蝦(蝦仁50克、胡蘿卜25克、柿子椒25克、植物油5克、百合、淀粉、味精、鹽適量)、牛肉菜湯(卷心菜50克、豆腐干50克、胡蘿卜50克、土豆50克、牛肉50克、植物油5克、番茄50克,味精、鹽適量)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早餐:小米粥(小米100克)、牛奶250ml、荷包蛋(雞蛋50克)。
午餐:米飯(粳米150克)、魚香三絲(豬瘦肉50克、胡蘿卜50克、土豆100克、植物油5克,姜絲、泡椒、醬油、醋、白糖、味精、鹽適量)、香菇炒青菜(綠葉菜200克、香菇50克、植物油5克,味精、鹽適量)、熗花菜。
晚餐:金銀卷(面粉100克、玉米粉100克,麻醬、鹽適量)、清蒸鮮魚(各種鮮魚150克、植物油5克,蔥段、姜絲、鹽適量)、蒜茸茼蒿(茼蒿150克、植物油5克,大蒜、味精、鹽適量)、青菜蝦米湯(青菜50克、植物油5克、蝦米,味精、鹽適量)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早餐:粳米發糕(面粉150克)、牛奶250ml、皮蛋拌豆腐(無鉛松花蛋50克、內脂豆腐50克)。
午餐:米飯(粳米150克)、蒜苗炒蛋(蒜苗100克、雞蛋5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西芹牛柳(牛瘦肉50克、芹菜莖10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菠菜粉絲湯。
晚餐:黑米粥(粳米40克、黑米10克)、饅頭(面粉150克)、炒豬肝、豬肝50克、豌豆苗50克、植物油5克,胡椒粉、黃酒、味精、鹽適量)、蕓豆燉土豆(豬瘦肉25克、蕓豆100克、土豆50克、植物油5克,味精、鹽適量)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早餐:牛奶250ml、雞蛋發糕(面粉150克、雞蛋50克、白糖25克)。
午餐:米飯(粳米150克)、蝦仁豆腐(內脂豆腐100克、蝦仁50克、植物油5克,淀粉、味精、鹽適量)、炒青菜(新鮮蔬菜150克、植物油5克,味精、鹽適量)、蝦皮蘿卜絲湯(蘿卜50克,蝦皮、味精、鹽適量)。
晚餐:肉菜包子(面粉150克、豬瘦肉50克、海菜150克、植物油5克、調味品適量)、紫菜雞蛋湯(雞蛋50克,紫菜、調味品適量)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早餐:蝦肉餛飩(蝦仁50克、菜100克、面粉100克,調味品適量)、牛奶250ml。
午餐:米飯(粳米150克)、木須肉(豬瘦肉絲30克、雞蛋50克、植物油5克,木耳、調味品適量)、醬燜茄子(豬瘦肉30克、茄子150克、植物油5克,大豆醬、調味品適量)、綠豆湯(綠豆、冰糖適量)。
晚餐:黑米饅頭(黑米面粉150克)、糖醋排骨(排骨30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海蠣子燉豆腐(海蠣子100克、豆腐100克、植物油5克,香菜、蔥、姜、蒜、鹽少許)、銀耳蛋花湯(雞蛋50克,銀耳、調味品適量)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早餐:雞蛋薄餅(面粉150克、雞蛋50克、植物油5克、調味品適量)、牛奶250ml、炒綠豆芽(綠豆芽200克)。
午餐:煮水餃(面100克、瘦肉80克、青菜15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綠豆粥(粳米50克、綠豆25克)。
晚餐:紅小豆飯(粳米150克、紅小豆25克)、燉刀魚(刀魚100克、植物油5克,蔥、姜、蒜、料酒、醬油、味精適量)、炒芹菜干絲(芹菜75克、豆腐干30克、植物油5克,味精、鹽適量)、干貝豆苗湯(豌豆苗50克、鮮干貝丁30克,調味品適量)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
早餐:面包(面粉200克)、牛奶250ml、煮雞蛋50克。
午餐:米飯(粳米150克)、孜然炒羊肉(羊肉100克、木耳2克、胡蘿卜5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香菇燒油菜(鮮香菇50克、油菜15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拌小青菜。
晚餐:百合粥(粳米50克,百合適量)、饅頭(面粉100克)、蔥爆兩樣(豬腰50克、豬瘦肉50克、洋蔥100克、木耳2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青椒豆腐絲(青椒50克、豆腐皮100克、番茄50克、植物油5克,調味品適量)、紫菜蝦皮湯。
加餐:時令水果。在中醫理論中,許多食物本身就是藥物,它們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分界線,即我們常說的"藥食同源"。因此,許多中醫大師不僅妙手回春、用藥如神,還是營養專家。事實上,他們對于一些食物性能的了解,比那些掛牌的美食家要高明得多。在一次記者采訪中,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明確指出,吃得好不一定就身體好,只有吃得科學、吃得得法,才能以飲食調理身心,助于養生。關于健康飲食,張教授提出了以下幾點:
1.大魚大肉雖好,但不能天天吃,比如羊肉性溫,冬天吃對身體有好處,夏天吃就不適合。羊肉是一種常見的食物,它既能御風寒,又可補身體,對一般風寒咳嗽、腎虧陽痿、腹部冷痛、體虛怕冷、病后或產后身體虛虧等一切虛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,但由于它味甘性熱,主要適宜于冬季食用,夏天吃會容易上火,尤其是發熱的病人一定要禁食。另外,水腫、骨蒸、瘧疾、外感、牙痛及一切熱性病癥者也應禁食。同時還要注意,紅酒和羊肉一起食用會產生化學反應,要忌食。
2.黑木耳、蘿卜、白菜、山藥、黃瓜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普通,但不管什么時候都是非常好的養生食品。
(1)木耳味甘、性平,歸胃、大腸經;具有益氣、潤肺、補腦、輕身、涼血、止血、澀腸、活血、強志、養顏等功效;主治氣虛或血熱所致腹瀉、崩漏、尿血、齒齦疼痛、脫肛、便血等病癥。
(2)蘿卜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,可增強機體免疫力。常吃蘿卜可降低血脂、軟化血管、穩定血壓,預防冠心病、動脈硬化、膽石癥等疾病。
(3)白菜性味甘平,有清熱除煩、解渴利尿、通利腸胃的功效,經常吃白菜可防止維生素c缺乏癥(壞血?。?。
(4)山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、各種維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、糖類,它可以調節人體免疫系統,增強人體免疫力。
(5)黃瓜味甘、性涼、苦、無毒,入脾、胃、大腸經;具有除熱、利水、解毒、清熱利尿的功效;主治煩渴、咽喉腫痛、火眼、燙傷。
3.少吃刺激性、含糖多的食物,尤其是冰凍過的食物要少吃。對于冰凍食物,不少人認為可以放心食用,理由是細菌會被凍死。其實不然,大多數細菌雖然在低溫狀態下代謝減慢,但并不會死亡,只要遇到合適的溫度,就能恢復生長繁殖。還有的細菌喜好低溫環境,在低溫下會大量繁殖,很容易造成食品變質。特別是冷飲和雪糕等夏季常見的冰凍食物,飲食安全更應注意。因為冷飲和雪糕是由大量的蛋、奶制成的,而蛋類和奶制品是細菌繁殖的溫床,一旦生產過程中控制不嚴,未能充分殺菌或受到污染,細菌會迅速繁殖。人若吃了含有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,就會出現腹瀉、頭暈等反應,甚至引發腸胃炎和痢疾。
4.一些屬于易發散的食物,有些人也不適合吃,比如香椿芽易助火,生瘡和脾氣急的人要少吃。張教授這里所說的易發散食物,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"發物",專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。在通常情況下,發物也是食物,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,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者以及與患有相關疾病的人才會誘使發病。如雞、蛋類、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,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??;魚、蝦、蟹類含組織胺,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、微血管擴張、充血、血漿滲出、水腫、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,從而導致機體變態反應,誘發皮膚病。